为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,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,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研室于2025年6月26日13:30,在艺术智慧教室212成功举办系列教研活动,特邀吉林建筑大学韩锐教授担任主讲嘉宾,围绕《疗愈性数智艺术场境设计》展开深度研讨,为全院教师带来一场前沿学术与创新实践交融的知识盛宴。
活动中,韩锐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率先对场景设计核心要素进行抽丝剥茧式解读。他创新性地提出,疗愈性数智艺术场境需从空间、时间、事件、人文四大维度构建:在空间维度,运用VR、AR等前沿技术打破物理边界,打造沉浸式虚拟场景;时间维度则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调节节奏,适配不同心理需求;事件设计强调情感共鸣,通过互动情节触发深层心理触动;人文关怀贯穿始终,赋予场境温暖底色。同时,他结合多维度心理学原理,深度解析色彩动力学、材质触感、空间布局等要素对情绪感知的影响机制,更创新性地引入多感官协同与嗅觉设计理念,为场境疗愈功能的实现提供全新思路。
在VR-XR技术与AI融合应用环节,韩锐系统梳理了各类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,从VR的深度沉浸、AR的现实增强,到MR的虚实融合、XR的终极裸眼形态,层层递进剖析技术演进路径。针对教学与实践需求,团队提出AI与VR、XR融合的本地化估值方案,并推荐Midjourney作为教师技术学习的高效工具,助力创新设计快速落地。
心理疗愈实践路径的研讨将教研活动推向高潮。韩锐详细阐释了生理监测、行为观察与AI大模型相结合的情绪评估体系,展示了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个性化疗愈场景定制方案。在技术实现层面,AI多模态情绪识别技术与UE5、UVU循环引擎的协同应用,以及多工具整合的素材优化策略,为沉浸式疗愈体验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。团队更前瞻性地提出引入触觉反馈模块,推动疗愈模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交互升级。
谈及疗愈性数智艺术场境的应用前景,韩锐从医学、社会、教育、商业四大领域展开深度展望。无论是缓解患者焦虑、服务特殊群体、赋能高校教学,还是提升商业服务品质,该技术均展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与市场潜力。
作为设计基础教研室系列教研活动的重要篇章,此次专题实践不仅为教师拓宽了学术视野、提升了数字素养,更为学院探索数智艺术教育新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引。未来,教研室将持续深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,系统推进课程内容迭代升级,助力专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!
撰稿:设计基础教研室周妩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