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史的长河中,红色印记是熠熠生辉的坐标,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,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,公共艺术学院组织开展了“寻访红色印记·传承信仰力量”学生党员红色地标打卡活动。党员们走进红色圣地,追溯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,让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熠熠生辉。全体学生党员怀着崇敬与期待,积极参与本次意义非凡的活动,从历史中汲取养分,在交流中凝聚力量。
党员介绍
邢添乐,2021年进入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习;2022年加入公共艺术学院学生会,曾获得2021-2022年、2022-2023年优秀学生干部,2023-2024年三好学生,2024年6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。
双辽市烈士陵园简介
历史沿革:始建于1947年,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西线后勤战地全休指战员所建,1969年4月5日迁移重建。
园区规模:占地面积2.44万平方米,陵园总占地面积24443.77平方米。
纪念设施
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: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建筑,庄严肃穆,承载着人们对先烈的缅怀之情。
祭奠广场:面积达2500平方米,广场上有4套抗日雕塑、8个和平卫士雕塑,生动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场景和精神。
铁路职工殉职纪念塔:位于广场右侧,是对铁路职工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铭记与缅怀。
双辽市英烈功臣纪念馆:是全省唯一的县属省级纪念馆,馆内陈列着各类历史资料,生动展示了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。
烈士安葬情况:陵园内安葬着383名革命烈士,包括在爱国保田自卫战中牺牲的248名烈士、15名外籍烈士等,其中有名烈士215名,无名烈士168名。
园区意义:是四平市级烈士纪念设施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、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2021年被批准为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,每年接待参观人数均在1.8万人次以上,是开展爱国主义、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。
心得体会
踏入双辽市烈士陵园,一座巍峨的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,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。周围的松柏静静伫立,仿佛是忠诚的卫士,守护着烈士们的英魂。
沿着陵园小径前行,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块墓碑后的故事。这里有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的英雄,他们面对残暴的侵略者,毫不畏惧,用热血捍卫着祖国的尊严;有在解放战争中为了建立新中国,冲锋陷阵、舍生忘死的战士。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战场。这些烈士中,有的留下了姓名和事迹,而更多的是无名英雄,他们的功绩不应被历史的尘埃掩埋。
参观陈列馆时,看到烈士们用过的简陋武器和生活用品,我深感震撼。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,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,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。那一封封泛黄的家书,饱含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,让人不禁动容。
走出烈士陵园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烈士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,这份恩情我们永远不能忘怀。如今,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,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,传承烈士们的精神,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。
学生党员 邢添乐